散貨船-突破發展瓶頸 推進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建設
資料圖:港珠澳大橋。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
不斷蓄力發展的粵港澳大灣區內五大機場,歐洲鐵路,隨著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》的正式公布,正聯袂組成全球最大的客、貨運灣區機場群。規劃綱要的出臺,將為機場群面臨的發展瓶頸提供更具約束力的頂層設計,推動世界級機場群的建設大步向前。
據2018年世界航線發展大會公布的數據顯示,自2017年起,大灣區內五大機場(香港、澳門、廣州、深圳、珠海)的總體旅客吞吐量超過2億人次,貨郵吞吐量近800萬噸,運輸規模已超過紐約、倫敦、東京等世界級機場群,位居全球灣區機場群之首。
集聚與規模帶來顯著效應,但地理上的臨近是否會引發激烈競爭?多名航空業界及學界專家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均表示,這種擔心是多余的,因為粵港澳大灣區這個足夠龐大的市場,已經為各大機場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。
香港機場管理局機場運行副總監(策劃及發展)張李佳蕙表示,現時區內對航空交通的需求遠遠大于供應。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預測,即使將珠三角地區所有機場已公布的擴建計劃考慮在內,到2030年區內每年仍有5200萬人次的旅客需求未能滿足。
雖然“這張餅”已足夠大,但專家同時指出,灣區內主要機場的功能和側重點有所不同,需營造錯位發展、優勢互補的空間格局。
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航空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志樂認為,香港機場國際網絡發達,在承接轉機客運方面優勢明顯,服務水平高、安全保障好,并與眾多航空公司及物流業的聯系深厚;廣州機場發展空間大,基建擴建速度快,受國家政策支持,在開發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航線方面受制于市場的影響更小;而深圳機場在國內航線上具有優勢,依托于深圳創科產業的發展,其高增值貨運近年來發展迅速。
協同發展前景可期。專家還認為,規劃綱要或為機場群發展面臨的一些瓶頸問題打開突破口。
袁志樂留意到,規劃綱要明確提及,要加強空域協調和空管協作,優化調整空域結構,提高空域資源使用效率,提升空管保障能力。規劃綱要此次或在空域資源的有效利用上打開突破口,因為空域資源的所有權屬于政府。他期待中央政府、特區政府及地方政府在規劃綱要統籌下,更加積極主動地解決這一問題。
五大機場“強強聯合”,香港將如何在推動世界級機場群的建設中繼續扮演“龍頭”角色?
香港機場管理局市場及交通網絡拓展總經理鄭緒邦認為,港珠澳大橋與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啟用后,對香港機場客運方面的拉動效應已開始顯現。受兩所跨境基建設施帶動,機場日客運量分別較此前增加約4000及3000人,預計這一數字在暑期及十一“黃金周”期間的增長將更為顯著。
張李佳蕙認為,香港機場在把握高增值貨運機遇及培育航空人才方面積淀深厚。其中,香港國際航空學院自2017年4月推出首批課程以來,已培訓超過1.4萬名學員。目前學院可參與制定國際民航組織標準培訓課程,有助進一步增強香港作為區域民航培訓中心的地位。
袁志樂則指出,香港要繼續在機場群中保持“龍頭”地位,必須要先解決其自身的容量問題,尤其在現時香港機場提供的服務已趨近飽和及廣、深機場迅速擴建的時刻。而規劃綱要明確提出,支持香港機場第三跑道的建設,對香港機場未來的發展影響重大。